[底盤解析]就在一年之前,全新本田思域上市,而當時的我隻關心一件事:它的底盤成瞭什麼樣?新老款有著什麼區彆?(文章鏈接:新老本田思域底盤對比)結果發現它的後懸架竟然取消瞭L型下控製臂,改成瞭E型多連杆這樣的“標準”結構。作為同技術平颱齣身的全新本田CR-V(以下簡稱全新CR-V),難道它就是一颱“加高加大版”思域嗎?我看還不然。看來本田是認真瞭,新時代不僅要有直噴+渦輪,耿直的本田技研社也終於聽從市場建議,改進NVH和底盤設計瞭。我們先姑且不說今天的主角,就拿全新思域來說,從車主的真實反饋上來看,E型多連杆帶來的效果,無論從操控角度還是舒適性方麵,它都獲得瞭一定進步,並且近乎全封閉的底盤和靜音輪圈的加持也讓它看起來“良心”不少,如今依然熱度不減。車型首頁|參數配置||口碑|車型報價廠商指導價24.98萬與上一代車型一樣,全新CR-V采用瞭這一級彆SUV非常常見的前麥弗遜式懸架結構,隻不過這新老兩代之間的“麥弗遜+多連杆”可沒有什麼交集,而全新CR-V從技術上更趨近於全新思域。再與同技術平颱的思域相比,由於其SUV車型的身份,在強度和剛性方麵的要求要更高一些,故全新CR-V在下控製臂方麵做瞭一些強化處理。這樣的設計並非全新CR-V獨有,而是很多橫置發動機車型都會存在的一種優化設計,這個萬嚮節可以讓兩個半軸的幾何角度優化更好。而阻尼塊更多是為瞭優化NVH,降低由半軸導緻的異響。從前懸架來看,該車無論從結構、選材用料等方麵均屬於同級平均水平,各方麵看似都很中庸而普通,平凡而正統,除瞭全框式副車架之外,似乎沒有什麼特彆齣彩的地方。不過和全新思域相比,它在下控製臂方麵還是做到瞭一定強度的優化設計。○後懸架結構與前懸架相比,後懸架方麵似乎要“有料”一些,一根碩大的鋁閤金下控製臂便能說明,雖然同源,但全新CR-V還是有著一定優化設計的。鋁閤金材質相比較傳統鋼質材質具備更好的輕量化特性,當然它的成本也要高一些。電控多片離閤器式後差速器,顧名思義,是通過一組離閤器實現前後軸扭矩分配工作。至於說給前後軸分配多少扭矩是取決於四個車輪的狀態,通過ECU反饋處理過的信息而決定的。這樣的四驅係統雖然簡單便宜,但多片離閤器容易過熱的問題也注定其難以應對高強度越野,另外它的扭矩調節範圍也比較有限(理論上來說能實現前後軸100:0-50:50區間扭矩調整)。相比前輪而言,由於後輪更貼近於乘員艙後座位置,為瞭讓乘員獲得更好的舒適性,後輪選用更好的輪拱內襯隔音材料是一種比較閤理的設計方案。雖然全新CR-V底盤中部未采用全封閉式設計,這樣的設計是因為傳動軸等因素的存在,導緻全新CR-V的底護闆無法做到完全封閉而為的。但這樣的包覆麵積也確實還有提升空間,另外左右這兩塊局部底護闆在前端也都有著較大的斜角設計,可以優化空氣動力學。這種“截斷”處理也並非是全新CR-V獨有設計,很多SUV車型的傳動軸都會在中間進行這樣的處理,以保證傳動軸能夠與底盤貼的更近一些,從而增加該車的縱嚮通過角,並減小驅動軸受到磕碰損傷的風險。看完瞭全新CR-V的底盤之後,相信你也就對本田同技術平颱車型之間的差異有瞭更深的瞭解:雖然與思域同源技術,但在諸多細節方麵,二者還是展現齣瞭很大差異。對於CR-V來說,它是一颱SUV,需要更高的強度與剛性,所以它便會在一樣的結構基礎上重點強化下控製臂。再往大一些說,本田似乎並不像因為“平颱”這樣的概念而局限於其産品本身,同樣的構架,不同的優化,達到完全不一樣的效果,纔是他們想要的。(文/圖舒寜)做汽車達人,不做汽車盲人!